发病时间:不清楚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停药指征为
补充说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停药指征为
a******W 2022-03-14 17:35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甲状腺 巨球蛋白血症 恶性肿瘤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停药指征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毒性反应、抗甲状腺药物诱发的免疫介导性血细胞减少症、巨球蛋白血症、感染、恶性肿瘤等。
1.抗甲状腺药物毒性反应
抗甲状腺药物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来控制甲亢,但同时也会对骨髓造血功能产生抑制作用,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监测白细胞计数是关键,以防止细菌感染。如果出现发热、咽痛等感染迹象,应立即停用抗甲状腺药物。
2.抗甲状腺药物诱发的免疫介导性血细胞减少症
患者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后,机体可能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进而攻击自身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导致这些血液成分的数量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建议调整抗甲状腺药物剂量或者更换其他类型的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
3.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罕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体内存在大量单克隆IgM抗体,这些抗体可以与补体系统中的C1q结合,从而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导致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对于巨球蛋白血症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化疗常用环磷酰胺、等药物;而靶向治疗则使用利妥昔单抗等生物制剂。
4.感染
感染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增强,包括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活化,这会进一步影响骨髓中中性粒细胞的生成和释放。针对感染的治疗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拉定胶囊等。
5.恶性肿瘤
某些癌症,尤其是晚期癌症,可直接侵犯骨髓并干扰正常造血过程,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方案取决于癌症类型和分期,可能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应避免接触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环境,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测,以监测病情变化。
2024-02-12 00:57
举报向医生提问
血液中IgM异常增多即为巨球蛋白血症,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病因不明,又称为华氏巨球蛋白血症。本症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原因不明的单克隆lgM增多称之为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 巨球蛋白血症),继发于其它疾病的单克隆或多克隆lgM增多称之为继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是老年发病、贫血、出血倾向及高黏滞综合征。诊断依据血中出现大量单克隆lgM和骨髓中有淋巴样浆细胞浸润。本病呈慢性过程,无临床症状时不宜化疗,对进展性疾病采用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