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手足多汗> 手足多汗症中医治疗扎针

手足多汗症中医治疗扎针

发病时间:不清楚

手足多汗症中医治疗扎针

补充说明:手足多汗症中医治疗扎针

a******W 2022-03-08 15:35

手足多汗 神经 黄连 皮肤 针灸 气滞血瘀 脾胃虚弱 自汗 盗汗 王不留行 拇指 食指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手足多汗症中医治疗可采取穴位埋线、中药外敷、针灸疗法、足三里穴灸、耳穴压豆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穴位埋线
将可吸收性外科缝线植入人体特定腧穴,通过持续刺激作用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缓解过度出汗现象。该方法利用经皮微创技术,在无痛状态下诱导组织反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从而改善手足多汗的症状。
2.中药外敷
选择具有收敛止汗功效的中药材如黄连、龙胆草等,研磨成粉末后加适量醋调制成糊状外敷于受影响区域。外敷能够使药物成分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起到清热燥湿、固表敛汗的作用,有助于减轻手足多汗的症状。
3.针灸疗法
选取合谷、太冲等穴位进行电针刺法,每次治疗30分钟至60分钟不等。针灸能调节气血流通、平衡阴阳,对于因气滞血瘀所致的手足多汗有较好效果;且此法属于自然疗法范畴,长期坚持对身体无副作用。
4.足三里穴灸
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下肢,用酒精棉球消毒足三里穴部位,选用适当大小艾炷放置于穴位上点燃施治。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是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经常按揉足三里穴可健脾胃、补气血,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自汗、盗汗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5.耳穴压豆
选准相应的耳部穴道,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数次,每次按压数十下。耳穴压豆法是将药丸置于特制的胶布中央,粘附于耳廓相应穴位处,以拇指食指相对压迫,每次左右各旋转50-100圈,每穴按压10秒左右,每日自行按压3-5次。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清洁双手及双脚,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涤用品。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手足多汗的症状。

2024-03-13 15:4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手足多汗

手足多汗症主要表现为手掌,足底多汗,轻度患者仅表现为手掌湿润,,重度患者手掌可分泌出肉眼可见汗珠。出汗时多伴有手掌冰冷,仅少数患者出汗时手指能保持温暖。因手部皮肤常处于潮湿,浸泡状态,手掌蜕皮明显,常伴有皮炎,冬季时因肢端湿冷可导致冻疮,皮肤溃烂等症状。患者往往自儿童或少年时起出现手掌等部位的多汗,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手部多汗容易影响手操作的灵活性,干扰手工操作,患者因避免与别人握手而影响人际交往,并产生躲避,焦虑的心态。调查表明50%的患者感觉自信心不足,38%的患者有挫折感,而有压抑感的患者也达到20%左右。

  • 症状起因: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的症状之一。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

  • 可能疾病: 多汗症 小儿心力衰竭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 肥大性骨关节病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内分泌、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