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心火> 肝肺心火旺有什么症状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肝肺心火旺的症状包括舌红少苔、口干咽燥、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尿黄便结,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舌红少苔
肝肺心火旺盛会导致体内津液消耗过快,从而出现舌红少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舌头表面红色明显,舌苔减少或消失,可能伴随口苦、口臭等症状。
2.口干咽燥
由于肝肺心火旺盛导致阴液亏损,虚火上炎,灼伤津液,使患者感到口腔和咽喉干燥。这种症状通常伴有喉咙痒痛、咳嗽频繁等情况。
3.心烦易怒
当肝气郁结时,容易引发情绪上的变化,如烦躁不安、易怒等。此类人群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4.失眠多梦
肝肺心火旺可能导致气血不畅,进而影响到正常的睡眠质量。患者可能会经历入睡困难、夜间醒来多次以及做噩梦等问题。
5.尿黄便结
肝肺心火旺可能导致胆汁分泌增多,随尿液排出体外,使尿液呈现黄色。同时,火热之邪也会影响大肠的正常运化功能,导致便秘、排便困难等症状。
针对肝肺心火旺的症状,建议进行肝功能测试、胃镜检查等相关检查。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龙胆泻肝汤、清热解毒口服液等。患者平时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缓解症状。

2024-03-18 06:4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火

心火在中医学指人体的内热。常表现为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口舌生疮等症。中医有心在地为火之说故称

  • 症状起因:人体的散热体系,除了皮肤、汗腺、呼吸对热量的散发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不至于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到一定程度,人体也会出现产热散热平衡的失调,从而出现各种发热性疾病,这就是产热相对过多的情况,在中医上把这种相对的热量过多引起的“内火(热)”称为“虚火(热)” 。 “虚火(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自觉发热,测量体温往往无升高或有轻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 ,热度往往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劳累后症状会 加重。除发热外,另外还可以见到手足心发烫、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骨蒸潮热、两颧潮红等症状。人体内血、津液、元阴等物质,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在完成生理活动时要消耗这些物质,同时又从饮食中吸收营养,使消耗的物质得到补充和充盈。当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 另外,体内的液态物质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也会大量减少,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 对于这种疾病,就需要采用补养阴液的方法来治疗,只有使体内损耗的血、津液、元阴等阴液得到逐步的充盈,低热才能逐步好转。此外,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不当,比如说过度发汗,也会使体内阴液损伤,而导致“虚火(热)”。 体内脏腑阴阳偏胜之热。宜辨虚实。常见胸中烦热,午后潮热,五心发热,口苦,溲赤等症。《明医杂著》卷一:“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为内热,乃阳虚也,故其脉大而无力,属肺脾;阴虚发热,是阴血自伤不能制火,阳气升腾而为内热,乃阳旺也,故其脉数而无力,属心肾。”治宜清金养营,疏邪润燥为主。

  • 可能疾病: 赤脉传睛

  • 就诊科室:中医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