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乳头肌断裂和腱索断裂是怎样引起的?
补充说明:乳头肌断裂和腱索断裂是怎样引起的?
a******W 2022-03-07 18:17
乳头肌断裂 腱索断裂 急性心肌梗死 高血压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狭窄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乳头肌断裂和腱索断裂可能是由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1.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肌肉组织坏死。当心脏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时,会导致心肌细胞死亡,进而影响心脏的功能。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形成,改善病情。
2.高血压性心脏病
长期未控制好血压可能导致左心室负荷增加,心肌肥厚并逐渐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这使得心脏无法有效地泵出血液,从而导致乳头肌功能障碍。患者可遵医嘱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缓解不适症状。
3.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狭窄是由先天畸形或风湿性疾病导致的主动脉瓣口变小,使心脏在收缩期难以完全打开,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心脏需要更强烈地收缩,以克服阻力,从而导致乳头肌承受更大的压力。患者应遵循医嘱采用经皮球囊主动脉瓣膜成形术的方法来扩大狭窄的主动脉瓣,减轻心脏负担。
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是由于瓣叶发育异常或者受到损伤等原因导致的主动脉瓣不能有效关闭,造成血液从主动脉反流回心脏。此时心脏需要更强的力量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否则就会出现乳头肌供血不足的情况。患者需听从医生建议通过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方式替换病变的瓣膜,恢复其正常的启闭功能。
5.二尖瓣脱垂
二尖瓣脱垂是指二尖瓣瓣叶部分或全部移位超出正常解剖位置,可能由遗传因素或其他心脏结构异常引起。当二尖瓣脱垂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瓣叶与乳头肌之间的摩擦增加,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和水肿,进一步加剧了乳头肌的损伤。患者应配合医生通过二尖瓣修复术等手术方式纠正瓣膜异常形态,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和功能。
针对乳头肌断裂和腱索断裂,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必要时,可以进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2024-02-26 10:33
举报向医生提问
乳头肌断裂是心脏破裂更少见的一种并发症。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07例心肌梗死尸检病理报告分析,前侧乳头肌和后内乳头肌断裂各占1例,为1.9%,与文献报道1%左右相符。这主要因为乳头肌的血液供应差,常有慢性缺血或小梗塞灶,存在较多的纤维疤痕,故不易发生完全断裂。多数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一周内。
症状起因:乳头肌断裂主要累及后内乳头肌,它的发生是前侧乳头肌断裂发生的6至12倍,故后内乳头肌断裂较前侧乳头肌断裂多见,这可能与血液供应差异有关。前侧乳头肌血液通常来自左前降支的左心室前支或(和)左回旋支的缘支,有双重的血液供应,同时动脉之间有较多侧支吻合,而后内乳头肌的血液来源,变异较大。血液可来自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或(和)左回旋支,常常是单支血管供应,故左室后内乳头肌较前侧乳头肌易受缺血的影响。后内乳头肌断裂常见于穿壁性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而左前侧乳头肌断裂常是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的后果。右心室乳头肌断裂极罕见。乳头肌断裂可以分成完全断裂和部分断裂两种。据文献报道前侧乳头肌断裂均是整个断裂,可能由于前侧乳头肌仍是一块实体,而后内乳头肌断裂大多是部分断裂,可能是因后内乳头肌则是由多个乳头所组成之故。完全断裂则发生急性二尖瓣大量反流,造成严重的急性肺水肿,约13的患者立即死亡,半数患者死于24小时内。而部分断裂,可导致严重二尖瓣反流,有存活数天者,伴有明显的心力衰竭。
可能疾病:老年人乳头肌功能不全和断裂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 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8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七十味珍珠丸
安神,镇静,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用于“黑白脉病”、“龙血”不调;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癫痫、脑溢血、脑震荡、心脏病、高血压及神经性障碍。
注射用硝普钠
1 用于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恶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手术前后阵发性高血压等的紧急降压,也可用于外科麻醉期间进行控制性降压。 2 用于急性心力衰竭,包括急性肺水肿。亦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或瓣膜(二尖瓣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的急性心力衰竭。
还原型谷胱甘肽片
用于肝损伤、肾损伤、化放疗保护、糖尿病、缺血缺氧性脑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