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偏瘫> 偏瘫患者上肢屈曲的原因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偏瘫患者上肢屈曲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脑瘫、废用性肌萎缩、关节僵硬等病因导致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康复治疗。
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由于大脑半球皮层运动区及其投射到皮层下运动神经通路的损伤,导致受损侧肢体出现偏瘫。这会导致肌肉控制和协调障碍,从而引起上肢屈曲。针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可能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以及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以促进受损区域的功能恢复。
2.肌张力增高
肌张力是指肌肉维持姿势时的紧张程度,由大脑中的锥体外系调节。偏瘫患者的肌张力可能会异常增高,使上肢处于屈曲状态。过高的肌张力可能导致疼痛、僵硬和运动受限。降低肌张力的方法通常涉及物理治疗,如被动拉伸训练、功能性活动练习等,旨在提高灵活性并减少不适感。
3.痉挛性脑瘫
痉挛性脑瘫是由于胎儿期或新生儿期大脑发育异常引起的运动障碍,此时脊髓丘脑束和皮质脊髓束受到损伤,影响了大脑对肌肉的控制,进而导致上肢屈曲。对于痉挛性脑瘫的治疗,可采用肉毒素注射来暂时缓解肌肉过度收缩的情况,减轻上肢屈曲的症状。
4.废用性肌萎缩
废用性肌萎缩指长期不使用导致肌肉逐渐失去力量和体积的现象。偏瘫患者由于患侧肢体长时间未得到有效锻炼,容易发生废用性肌萎缩,表现为上肢屈曲无力。为了预防废用性肌萎缩,应鼓励偏瘫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渐进式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以增强患侧肢体的力量和稳定性。
5.关节僵硬
关节僵硬是由于长期不活动导致软组织粘连和关节囊增厚而引起的,偏瘫患者可能存在这种情况,进一步限制了上肢的活动范围,使其更容易处于屈曲位。针对关节僵硬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和矫形器佩戴,物理治疗通过热敷、按摩等方式放松肌肉,增加关节活动度;矫形器则可以提供支撑和稳定作用,防止进一步加重关节僵硬。
建议定期评估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变化。必要时,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神经电生理测试、磁共振成像扫描等相关检查,以监测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2024-01-26 03:0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痉挛性脑瘫 (大脑性痉挛性麻痹,痉挛性双瘫,李特耳病,李特耳氏病)

痉挛性脑瘫(以下简称脑瘫)即大脑瘫痪,是指因未成熟大脑在各种原因作用下发育不全而致的非进行性损伤所引起的运动和姿势紊乱。有些发生于锥体交叉以下的上颈髓的病变不符合此病的定义,但仍可按脑瘫来治疗。在美国,脑瘫患者是患有神经肌肉紊乱的儿科患者中数量最多的一群。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脑瘫发病率可为从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6到59例不等。其发病率随着产前护理、社会经济条件、环境以及母亲和婴儿所接受的产科和儿科的护理的改善而增长。在美国,每年新增加约25000例脑瘫患者。可以推测,广泛的新生儿护理机构正在挽救比以往更多的产伤或产前有缺陷的婴儿,因而统计出的脑瘫患者的数量逐年上升。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