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下肢无力> 双下肢无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双下肢无力可能是多发性肌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周期性瘫痪、格林-巴利综合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的表现,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诊断和治疗。
1.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横纹肌,导致肌肉细胞受损和炎症反应。这会导致肌肉力量下降,进而引起双下肢无力。皮质类固醇如是治疗多发性肌炎的主要药物之一,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动来减轻炎症和组织损伤。
2.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神经元代谢障碍,影响了脊髓后索的功能,从而出现双下肢无力的症状。补充维生素B12是针对此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可通过口服或注射给予。
3.周期性瘫痪
周期性瘫痪是一种遗传性离子通道功能异常所致的低钾性肌肉麻痹,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钠、钾等离子通道功能失调,使机体处于高钠状态,诱发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四肢弛缓性瘫痪。补钾是周期性瘫痪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口服氯化钾片、枸橼酸钾颗粒等,严重时需静脉滴注氯化钾注射液。
4.格林-巴利综合征
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引起运动神经传导阻滞,导致肢体远端对称性迟发型弛缓性瘫痪。血浆置换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可快速清除致敏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恢复神经-肌肉间的正常传导。
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外周神经损害,会影响感觉和运动功能,导致下肢麻木、刺痛感以及肌肉无力。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2片等。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还需进行肌电图、磁共振成像等辅助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024-04-07 08:5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系一种以肌无力、肌痛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肢带肌、颈项肌、咽喉部肌群,如同时累及皮肤,称皮肌炎。

适用药品

甲泼尼龙片

1.风湿性疾病:作为短期使用的辅助药物(帮助患者渡过急性期或危重期),用于:创伤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包括青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个别患者可能需要低剂量维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引发的滑膜炎;急性或亚急性滑囊炎;急性非特异性踺鞘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踝炎。2.胶原疾病:用于下列疾病危重期或维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狼疮性肾炎);全身性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急性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多肌痛;巨细胞关节。3.皮肤疾病:天疱疮;大疱疱疹性皮炎;剥脱性皮炎;蕈样真菌病;严重的银屑病;严重

盐酸乙哌立松片

中枢性肌肉松弛药。1.用于改善下列疾病的肌紧张状态:颈背肩臂综合症,肩周炎,腰痛症;2.用于改善下列疾病所致的痉挛麻痹: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手术后遗症(包括脑、脊髓肿瘤),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头部外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大脑性轻瘫,脊髓小脑变性症,脊髓血管障碍,亚急性脊髓神经症(SMON)及其它脑脊髓疾病。

氯化钾缓释片

1治疗低钾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性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等。2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尤其是如果发生低钾血症对患者危害较大时(如使用洋地黄化的患者),需预防性补充钾盐,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以及Bartter综合症等。3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

肾炎安胶囊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用于湿热蕴结之水肿淋证,及符合本证候之急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尿路感染,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