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疳证> 疳证的主要病因是

医生回答(1)

赵丽吉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疳证的主要病因是喂养不当、饮食不节、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以及脾胃虚弱。这些因素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利用障碍,引起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应着重调理脾胃,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
1.喂养不当
由于儿童消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如果家长一味追求营养丰富,盲目增加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摄入量,超过其运化能力,就会导致积滞。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习惯来改善,如减少高脂、高糖食品摄入,提倡定时定量进食。
2.饮食不节
饮食不节是指长期暴饮暴食或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全身而聚湿生痰,痰浊内蕴日久则化热,痰热互结于中焦而成疳疾。可通过药物调理进行治疗,如健脾消食片、参苓白术散等。
3.先天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指出生时体质较弱,气血阴阳先天亏虚,脏腑功能未健全,后天调护不当,则易出现脾胃虚弱,进而影响气血生化,使气血津液匮乏,形成疳证。可选用补益类中药进行调理,如人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
4.久病体虚
久病体虚多由慢性疾病引起身体消耗过大,导致气血阴阳亏损,脏腑功能减退,此时若调护不当,进一步损伤脾胃,可致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从而发生疳证。可以考虑使用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或药物进行调理,如阿胶、当归等。
5.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主要是因为小儿脾胃功能发育不完善,加上饮食不当等因素导致脾胃受损,无法正常运化水谷精微,进而出现疳证。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理脾胃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醒脾养儿颗粒、婴儿健脾散等。
针对疳证,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以评估病情进展。必要时,应配合医生通过血常规、便常规以及微量元素检测等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的器质性疾病。

2024-01-31 11:0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