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尿崩证是什么症状
补充说明:尿崩证是什么症状
a******W 2022-02-23 18:5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尿崩证表现为多尿、口渴、多饮、遗尿及体重减轻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存在尿液排泄异常,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多尿
尿崩症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小管对该激素反应低下,导致水重吸收减少,从而引发多尿。多尿主要表现为排尿量显著增加,超过每天4升,且尿液清澈。
2.口渴
由于尿崩症患者的肾脏无法有效地浓缩尿液,导致水分丢失过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出现口渴的症状。患者会频繁感到口腔干燥和渴望饮水,以缓解不适感。
3.多饮
多饮是由于尿崩症引起的高渗性脱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所致。高血钠浓度使细胞外液体积增大,刺激下丘脑前部渗透压感受器,通过神经通路传入下丘脑后部,兴奋垂体后叶,使之合成并释放加压素增多,提高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液体的重吸收率,降低排尿量,达到补水的目的。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口干舌燥和强烈的饮水欲望。
4.遗尿
遗尿可能与夜间中枢神经系统对膀胱充盈抑制功能减低有关。当患有尿崩症时,会导致夜间尿量明显增多,超过膀胱容量而发生遗尿现象。尿崩症患者在睡眠中可能会不自觉地排尿,导致频繁醒来,影响睡眠质量。
5.体重减轻
尿崩症患者因大量排尿导致水分流失,造成身体脱水,此时机体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需要额外消耗能量来应对脱水状态,因此会出现体重下降的现象。患者可能出现体重快速减轻的情况,同时伴有疲劳、乏力等不适症状。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血液电解质分析、尿液分析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治疗措施包括口服抗利尿药物如去氨加压素片或胰岛素疗法。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过度限制盐分摄入,定期监测尿量和电解质平衡。
2023-12-31 22:1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尿崩,一般为尿崩症的简称。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 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症状起因:1、原发性(原因不明或特发性尿崩症)尿崩症:约占1/3~1/2不等。通常在儿童起病,很少(<20%)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这一诊断只有经过仔细寻找继发原因不存在时才能确定。当存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高泌乳素血症或经放射学检查具有蝶鞍内或蝶鞍上病变证据时,应尽可能地寻找原因,密切随访找不到原发因素的时间越长,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截止肯定。有报道原发性尿崩症患者视上核、室旁核内神经元减少,且在循环中存在下丘脑神经核团的抗体。 2、继发性尿崩症:发生于下丘脑或垂体新生物或侵入性损害,包括:嫌色细胞瘤、颅咽管瘤、胚胎瘤、松果体瘤、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 白血病 、组织细胞病、类肉瘤、黄色瘤、结节病以及脑部感染性疾病(结核、 梅毒 、血管病变)等。 3、遗传性尿崩症:遗传性尿崩症十分少见,可以是单一的遗传性缺陷,也可是DIDMOAD综合征的一部分。(可表现为尿崩症、 糖尿病 、视神经萎缩、 耳聋 ,又称作Wolfram综合征)。 4、物理性损伤:常见于脑部尤其是垂体、下丘脑部位的手术、同位素治疗后,严重的脑外伤后。外科手术所致的尿崩症通常在术后1~6天出现,几天后消失。经过1~5天的间歇期后,尿崩症症状永久消失或复发转变成慢性。严重的脑外伤,常伴有颅骨骨折,可出现尿崩症,燕有少数病人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创伤所致的尿崩症可自行恢复,有时可持续6个月后才完全消失。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肾
醋酸去氨加压素片
弥凝用于治疗中枢性尿崩症,夜间遗尿症(五岁或以上的患者)。
健阳片
补肾益精,助阳兴痿。用于肾虚阳衰引起的阳萎、早泄等性功能低下症。
葡萄糖注射液
1.补充能量和体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进食不足或大量体液丢失(如呕吐、腹泻等),全静脉内营养,饥饿性酮症。 2.低糖血症; 3.高钾血症; 4.高渗溶液用作组织脱水剂; 5.配制腹膜透析液; 6.药物稀释剂; 7.静脉法葡萄糖耐量试验; 8.供配制GIK(极化液)液用。
骨化三醇胶丸
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肾性骨营养不良;手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自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低血磷性维生素D抵抗型佝偻病;假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