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耳鼻喉科> 鼓膜内陷> 鼓膜内陷怎么治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鼓膜内陷可以采取耳膜按摩、鼓室通气管置入术、鼓膜穿刺术、鼓室充气治疗、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耳膜按摩
患者可自行采用清洁外耳道后,用手指轻轻按压耳屏,每日数次。此方法通过促进耳部血液循环来缓解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有助于改善鼓膜内陷引起的不适。
2.鼓室通气管置入术
医生使用专用工具将一小段硅胶管插入鼓室内,通常在门诊完成。该手术旨在恢复鼓室内外压力平衡,减轻因鼓膜内陷导致的耳鸣、耳痛等问题。需定期更换硅胶管以防感染发生。
3.鼓膜穿刺术
由专业医师在无菌条件下执行,使用针头穿破鼓膜壁,抽取积液或气体。此措施针对急性中耳炎所致的鼓膜内陷及积液问题有效;可迅速减缓炎症反应,但须严格控制操作过程以防感染扩散。
4.鼓室充气治疗
利用特殊设备向鼓室施加一定压力,使空气进入并维持一段时间。此法适用于因感冒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短期性鼓膜内陷;能够暂时改变中耳腔内的压力状态,缓解不适感。
5.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口腔或鼻腔引入特制球囊至咽鼓管处,然后充盈球囊扩大管道口径。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的长期性鼓膜内陷;通过机械作用改善咽鼓管通畅度,恢复正常听觉传导路径。
在治疗鼓膜内陷时,应避免接触噪声环境,以免加重听力损失。同时,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游泳时水流入耳,也是重要的辅助护理措施。

2024-03-25 14:1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耳闷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常常感到耳闷,即耳内有堵塞感,就像是耳朵里塞了一团棉花一样,自己讲话似乎感觉到声音在耳朵里,另外,耳闷时常伴听力下降、耳鸣等,甚是难受。

  • 症状起因:我们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出现异常均可导致耳闷。引起耳闷的一些常见原因有: 对于外耳,一般说来,能引起外耳道堵塞的病变均可产生耳闷感,如耵聍堵塞,尤其是耵聍完全堵塞外耳道时;外耳道疖肿,疖肿较大时可堵塞外耳道;外耳道异物,儿童玩耍时喜欢将橡皮、绿豆、塑料小珠等塞入外耳道内,而成人在夏天时常有昆虫等飞入外耳道;最后是外耳道的一些肿瘤,常见的如外耳道乳头状瘤等。 对于中耳来说,导致耳闷主要是咽鼓管病变引起的。中耳的鼓室好比一个立方体的小盒子,靠外耳道的一侧是鼓膜。只有当鼓室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相等,也就是鼓膜内外两侧的压力相等时,声音才能最好地传入内耳让人听到。为了做到这一点,耳朵与鼻子之间由一根叫咽鼓管的管子相通,平时吞咽或打哈欠时这根管子会开,空气从鼻子进到耳朵时鼓室内的压力保持在一个大气压。如果碰到感冒等情况,咽鼓管鼻侧的口子粘膜肿胀,管子打不开,鼓室就变成一个密闭的腔,时间一长,里面的空气被粘膜吸收,鼓室变成负压,就会耳闷。常见的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变主要有:急性鼻炎即为普通感冒,此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致咽鼓管咽口狭窄;慢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鼻中隔严重偏曲等亦可引起咽鼓管咽口狭窄、堵塞;腺样体肥大,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儿童时期腺样体常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大腺样体逐渐缩小,有时腺样体过度肥大可堵塞咽鼓管口;先天性腭裂畸形,腭裂者因腭帆提肌、腭帆张肌功能异常导致咽鼓管咽口开放障碍;鼻咽部肿瘤,鼻咽部良性肿瘤主要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恶性肿瘤主要为鼻咽癌。 比较少见的情况是内耳疾病,主要为膜迷路病变引起,引起耳闷感的最主要的内耳病变是梅尼埃病,患者有耳闷胀、耳鸣,并伴有发作性眩晕及波动性听力下降是其主要特征。

  • 可能疾病: 中耳气压伤 腭咽闭合不全 链球菌性咽炎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耳鼻喉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