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脑缺血灶> 脑缺血灶吃什么药治疗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脑缺血灶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依达拉奉、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药物进行治疗。由于脑缺血涉及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以减少风险并确保治疗效果。
1.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用于预防脑梗死复发。该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长期服用需注意出血风险,定期检查凝血功能。
2.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适用于脑缺血患者合并冠心病、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二级预防。其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黏附,减少血液凝固,从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通常起始剂量为每日300mg,之后调整至维持剂量75-150 mg/d。需监测出血倾向及肝肾功能。
3.依达拉奉
依达拉奉可用于急性期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本品能抑制自由基形成,促进神经细胞外的兴奋性氨基酸清除,减轻脑水肿,保护神经细胞。 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使用时应注意观察尿量和肾功能变化。
4.胞磷胆碱
胞磷胆碱可作为脑缺血患者的神经营养辅助治疗。此药物能够增强大脑中胆碱的功能,提高乙酰胆碱的合成能力,进而达到营养脑细胞的目的。 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5.吡拉西坦
吡拉西坦适用于脑缺血引起的认知障碍。本品能增加脑内ATP的含量,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突触再生和改善脑内代谢过程。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针对脑缺血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要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有助于病情恢复。

2024-03-18 06:0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脑缺血

脑的短暂性血液供应不足并出现症状就叫做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 病人突然发病,类似脑出血或脑梗塞的表现,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常使家人虚惊一场,但可以反复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一般在1~5年内可能发生脑梗塞。而脑梗塞的病人中的1/3~2/3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症状起因:(1)动脉粥样硬化,某些脑小动脉暂时性闭塞,当侧支循环及时建立、再通后,供血改善使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 (2)高血压病,引起脑血管痉挛,血流不畅,供血不足。 (3)微小血栓栓塞,经机体本身作用而消除,血循环再通,但可引起同一症状在复发时再现。 (4)血小板增多使血粘稠度高,血氧含量不足,以及贫血、心脏病、心肌炎均可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高脂血症。 (6)糖尿病及并发症。 (7)过度用脑。 (8)情绪激动。 (9)寒冷(一般是40岁以上的人群会出现) (10)劳累 (高龄人群)

  • 可能疾病: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烟雾病 阿斯综合征 颈动脉窦综合征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脑外科

推荐医生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