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什么是尿崩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补充说明:什么是尿崩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a******W 2022-02-17 18:1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感染后遗症等病因导致的肾小管重吸收水分障碍,从而引起尿液浓缩障碍和尿量增多的一种疾病。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因此确诊后应尽快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抗利尿激素缺乏
抗利尿激素由下视丘神经垂体束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其作用是通过提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来减少尿量。当体内缺乏这种激素时,肾脏不能有效地保留水分,导致大量排尿。抗利尿激素替代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常使用去氨加压素进行治疗。
2.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
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尿液浓缩障碍,从而引起尿崩症的发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氢、螺内酯等药物进行治疗。
3.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压迫或破坏下丘脑或垂体区域的神经组织,干扰了抗利尿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进而影响尿液浓度和排泄。针对颅内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方案。
4.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如卒中或其他损伤可能直接损害下丘脑或垂体区域,影响抗利尿激素的产生和运输,造成尿崩症。脑血管病变的治疗需要紧急评估并可能涉及溶栓治疗或血运重建策略。
5.感染后遗症
某些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活跃,产生自身抗利尿激素抗体,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抗利尿激素缺乏。对于感染后的抗利尿激素缺乏,可以考虑使用磷酸钠注射液、甲泼尼龙注射液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每日饮水和排尿量以跟踪病情变化,必要时可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扫描以评估是否存在颅内肿瘤。饮食方面,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限制钠盐摄入,以免加重脱水症状。
2024-03-10 05:46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醋酸去氨加压素片
1、本品用于治疗中枢性尿崩症。服用本品后可减少尿液排出,增加尿渗透压,减低血浆渗透压,从而减少尿频和夜尿。 2、本品用于治疗6岁或以上患者的夜间遗尿症。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血塞通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伊曲康唑胶囊
1.妇科:外阴阴道念珠菌病。2.皮肤科/眼科:(1)花斑癣、皮肤真菌病、真菌性角膜炎和口腔念珠菌病。(2)由皮肤癣菌和/或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3.系统性真菌感染:系统性曲霉病及念珠菌病、隐球菌病(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组织胞浆菌病、孢子丝菌病、副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和其它各种少见的系统性或热带真菌病。注:对于免疫受损的隐球菌病患者及所有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患者,只有在一线药物不适用或无效时,方可使用本品治疗。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