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皮肤坏死的症状
补充说明:皮肤坏死的症状
2022-01-22 21:2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皮肤坏死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颜色改变、皮肤感觉异常、发热等,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1、皮肤颜色改变
如果皮肤表面存在破损的情况,但是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使局部的皮肤受到细菌等致病菌的入侵,从而出现皮肤颜色发红、皮肤发黄等情况,甚至还会伴有皮肤疼痛的症状。
2、皮肤感觉异常
如果皮肤出现坏死的情况,但是未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还会使皮肤的感觉神经受到损伤,从而出现局部刺痛、瘙痒等症状。
3、发热
如果皮肤出现坏死的情况,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会使体内的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从而出现体温上升的情况,甚至会伴有乏力的症状。
除此之外,皮肤坏死的症状还包括疼痛、无力等。皮肤出现坏死的情况,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紫花烧伤膏、湿润烧伤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以通过清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还要注意平时的护理,保持局部的清洁与干燥,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2022-03-18 14:3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皮肤坏死是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水疱以及皮肤坏死,真皮微血管有血栓形成改变。 复发性皮肤坏死性嗜酸粒细胞血管炎(recurrent cutaneous necrotizing eosinophilic vasuclitis)是以全身性红色丘疹、出血性丘疹、血管性水肿、风团性斑块、黏膜炎、牙龈炎、全秃等。偶有环状红斑、水肿性损害及水疱的皮肤血管炎。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 (二)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考虑由嗜酸粒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存在的黏附分子能使嗜酸粒细胞不断得到补充。嗜酸粒细胞在内皮细胞处与细胞素诱导的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型(VCAM-1)相结合,通过整合素晚期活性抗原4型(VLA-4)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型(ICAM-1)对嗜酸粒细胞移往内皮细胞起重要作用。通过嗜酸粒细胞释放白细胞五烯、C4及血小板致活因子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并通过颗粒蛋白的释放,导致嗜碱粒细胞及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而产生病理变化。病理主要为真皮小血管坏死性血管炎。病理可见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坏死,整个真皮有嗜酸粒细胞浸润,有轻度或白细胞碎裂现象。真皮一般正常,偶见表皮内水疱或有嗜酸粒细胞浸润。间接免疫荧光检查在血管壁及血管周围的细胞内外,均有主要基本蛋白与来源于嗜酸粒细胞的神经毒素大量沉积,并可见真皮中,特别在血管周围有肥大细胞(用肥大细胞胰蛋白酶染色) 增多。电镜检查可见小血管壁及内皮细胞有异常,有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嗜酸性颗粒的黏附,并可见损伤的内皮细胞。嗜酸粒细胞可见胞质颗粒及细胞器丧失,核的染色质溶解。内皮细胞的异常有核固缩,细胞肿胀,线粒体破坏,细胞膜破裂等。在胶原束之间有变性大嗜酸粒细胞及游离的颗粒。用免疫过氧化酶染色,可见小血管内皮细胞有VCAM-1沉积,并有VLA-4阳性大嗜酸粒细胞黏附。真皮浅表累及血管VCAM-1呈强阳性。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皮肤病
聚甲酚磺醛栓
1.妇科:用于宫颈糜烂、宫颈炎、各类阴道感染(如细菌、滴虫和真菌引起的白带增多)、外阴瘙痒、使用子宫托造成的压迫性溃疡、宫颈息肉切除或切片检查后的止血,及加速电凝治疗后的伤口愈合;还可用于乳腺炎的预防(乳头皲裂的烧灼)。 2.外科与皮肤科:用于皮肤伤口与病变的局部治疗(如肢体溃疡、褥疮、慢性炎症等),能够加速坏死组织的脱落,止血和促进愈合过程及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3.口腔科:用于口腔粘膜和齿龈的炎症口轻溃疡及扁桃体切除后的止血.
柴银颗粒
中医: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痛。
赤丹退黄颗粒
凉血清肝、活血退黄。用于治疗急、慢性病毒性淤胆型肝炎之黄疸(淤热发黄症)、症见身目俱黄、小便自利、大黄干、胁肋隐痛或不适、皮肤瘙痒、口渴喜饮等。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