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可以通过维生素K补充、血小板功能抑制剂、血小板输注、骨髓移植等方法进行治疗。1.维生素K补充通过口服或注射维生素K制剂来提高体内凝血因子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异常。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2.血小板功能抑制剂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非甾体抗炎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减少黏附及释放反应... [详细]
-
你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低49吃什么药,下支静脉血栓吃华法林,这种情况下可以继续使用法华林来进行治疗的,但是要注意再检查一下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平时的话要注意避免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糖的食物,而且要注意多休息,不要剧烈运动的。
-
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高一般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K或补充血浆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偏高是维生素K缺乏导致,可以通过补充维生素K进行缓解治疗。另外,如果患者出血症状比较严重,可以通过补充血浆等方式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平时进行体育锻炼,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吸烟、饮酒,食用蔬菜水果。
-
血小板计数47×10^9/L,凝血酶原时间为2秒,属于血小板减少的情况。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在人体出血时起到帮助止血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小板计数为100~300×10^9/L,而患者的血小板为47×10^9/L,凝血酶原时间为2秒,说明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可能会出现... [详细]
-
血液凝固因子就是第Ⅱ因子,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也是凝血酶的前身物质,血浆中含量为10—15毫克/分升,分子量为68000的糖蛋白。糖的含量约占11%,其中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氨基已糖、口水酸。遗传性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Ⅱ)缺乏是最为罕见的遗传性出血病之一。
-
凝血时间问题不大的,多考虑是鼻炎引起的。
-
根据你的描述,考虑是不正常的,基本还是很常见的,一般情况下建议及时看医生指导找出原因,一般)正常范围:11~13秒.
-
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说明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与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凝血因子缺乏等疾病有关。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完善进一步的凝血功能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用于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完整性,偏高说明凝血功能异常。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可能是由于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凝血因子缺乏等引起的... [详细]
-
凝血酶原时间偏低的话,比较容易发生凝血反应,这一类患者如果出现出血的话,有可能会出现出血时间的延长,或者是不容易止血等临床症状。如果说有头晕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话,可能是由于贫血或者是其他一些血液系统的疾病所导致的。需要及时的去医院里面进行检查,确定病因之后再进行治疗。
-
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人体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正常值一般为11-13秒,若小于11秒,则为异常结果,提示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需要及时就医,根据不同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凝血酶原时间通常是指人体血浆中凝固酶的生成时间,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检测指标,主要用于反映人体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偏低多见于凝血因子缺乏,如... [详细]
-
民主是在怀孕的中晚期,现在可能是常规的产前检查。上述检查结果如果是有轻微的异常已不大,如果是有明显的变化考虑会有发生栓塞性疾病的可能。诸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你一定要合理的饮食,防止营养过剩,一定要适当的活动。结合你目前的情况,可以在当地三甲医院产科进一步的复诊复查。
-
维生素K可能影响凝血酶原时间,但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个体对维生素K的代谢和吸收情况。维生素K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重要物质,在肝脏合成后进入血液循环。如果缺乏维生素K或摄入不足,则可能导致凝血因子功能障碍,进而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因此,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或其医疗操作的患者来说,医生可能会建议在术前补充适量的维生素K以确保凝血... [详细]
-
儿童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可能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药物刺激等原因。当体内缺乏维生素K类营养素时,儿童的凝血活酶时间可能会升高,同时增加紫癜疾病的风险。长期给予儿童抗凝药物也可能导致凝血活酶时间偏高,这种情况下,用药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建议患者在饮食和药物管理上,积极补充维生素K类营养。
-
妊娠晚期,部分孕妇凝血活酶时间轻度缩短,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这是正常的反应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范围11~15秒.你的是10.8,稍微的低一点,是正常的反应,不用作特殊的处理,不必担心
-
你好,凝血酶原正常值是12到16秒。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不知你是否在吃抗凝剂?是否有些什么原发的疾病,例如肾脏疾病,在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凝血酶原... [详细]
凝血酶原时间
共
667
个关于凝血酶原时间的问题
我要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