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症状一般有出血、脾大、血栓形成等。1、出血由于该疾病会使血小板明显增多,从而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因此会有出血的症状,例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2、脾大该疾病还会使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因此会有脾大的症状,部分患者还会有肝大的症状。3、血栓形成该疾病还会使血小板增多,从而导致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因此容易形成... [详细]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一般是不能治好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种,它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造血干细胞无序增殖,产生了大量的血小板,并释放到外周血中。由于血小板数量明显增高,病人容易出现血栓性的疾病,如脑梗塞、心梗、下肢静脉血栓等。同时,还容易引起鼻腔、牙龈的出血。患者用药物治疗,能够让血小板的数量减少,... [详细]
-
根据医生的指示,血小板增多症可以用抗血小板药物和骨髓抑制剂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羟基脲、消炎痛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消炎痛、双香豆素等。可口服的骨髓抑制剂通常为羟基脲,但可能引起口腔溃疡、可逆性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血小板增多症也可以用干扰素... [详细]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期可能会出现疲乏、头晕、出血等症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并伴有出血或血栓形成等症状。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中期患者通常会出现疲乏、头晕、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药... [详细]
-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通常涉及使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这通常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当血小板水平仅轻微升高时,可以通过适量使用药物来控制血小板聚集,用药剂量应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若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加,超过1000×10^9每升,可能需要考虑进行血小板单采术,以进行有效的单采治疗。
-
血小板增多症可能是由巨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巨球蛋白血症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由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度产生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会导致血小板滞留和凝集。对于巨... [详细]
-
老年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可以考虑采用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气功养生、饮食疗法等中医方法进行。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避免潜在风险。1.中药调理通过辨证施治,配制个体化方剂,如黄芪、当归、丹参等中药材,每日口服。这些药物具有补气活血、调和营卫的功效,适用于改善气血不畅所致的血小板增多。具体效果因人而异... [详细]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目前被归类为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一种。病患在得了这种病以后去检测血小板,通常会发现血小板的计数大于450×10^9/L以上。病患的临床上的表现上最主要有头晕,眼花,没有什么力气,甚至于血栓的表现。进一步的基因学检查,我们会发现有JAK2基因阳性,CALR基因阳性或者是MPL等基因的阳性。
-
血小板增多症伴贫血可能是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成熟和分裂,从而引起大细胞性贫血。补充维生素B12和/或叶... [详细]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可能是由遗传变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巨球蛋白血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1.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指基因序列改变导致蛋白质功能异常,影响造血干细胞分化和调控。这可能导致血小板过度增殖,引起血小板计数升高。针对遗传变异引起的原... [详细]
-
老年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增生的血液疾病,血小板持续增高,可能引起血栓事件,因此比较严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血小板持续升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形成血栓。此外,血小板增多还会导致出血风险增加,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更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加重病情的严重性。... [详细]
-
羟基脲片血小板增多症副作用感染、出血等。羟基脲是一种常用的口服化疗药物,通常用于治疗各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同时,对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如果白细胞数量严重超标,羟基脲也可用于减少白细胞。此外,长期服用羟基脲后,一些患者还会出现口腔溃疡、舌炎和甲床色素沉着等症状。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的一种,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约60%左右的患者有JAK2V617F基因突变,也称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其临床起病缓慢,可有疲劳,乏力,以血小板增多,脾大出血和血栓形成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小板常常在1000-3000乘以10的9次方每升。血涂片示血小板聚集成堆,大小不一,偶尔可见巨... [详细]
-
小儿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小板计数增高,但临床上并没有明确的血小板增多的原因。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感染、贫血、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等。1、感染小儿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反应性的血小板增多症,是由于感染因素引起的,常见的感染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感染会导致患儿的血... [详细]
-
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通常在7到10天内恢复正常。这种疾病大多继发于某种病理和生理状态,例如继发于脾切除术、溶血性贫血或肿瘤性疾病。这主要是暂时,此时,血小板计数低于每升10到9次方的450倍,骨髓中的巨核细胞略有增加。治疗只需针对原发疾病,原发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大多数血小板可以自行恢复正常。
血小板增多症
共
79
个关于血小板增多症的问题
我要提问
推荐医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