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脉缓通常是指脉象触之无力、脉来之缓慢,气血亏虚的患者。一般出现脉缓是由于患者本身气血亏虚,导致脉道不充盈,气虚之后无力推动血液运行。通常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全身无力,怕风寒以及食欲不振、腹中胀满、疼痛等情况。患者可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调理脾胃、补气血的药物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治疗。
-
可能是体内有湿邪,痰湿是滑脉的表现,湿邪阻止气机可能造成沉缓脉。要是没什么其他症状应该没事,平时多吃点薏米,红豆,之类的食物,实在不放心的话,可以找你们当地老中医,综合诊断一下,看看用不用吃点中药或中成药之类的。正常人脉滑而缓和稍有滑象是营卫调和、气血充盈的征象。
-
去心内科做一个完善的检查,窦性心率过缓,不能代表什么问题。平时适当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少吃辛辣刺激,少吃油腻。需要进行一些心脏彩超的检查,还需要进行一些甲状腺功能的检查,排除一下甲状腺功能紊乱,还需要排除一下心脏结构的病变的。抽血检查心肌同功酶是否是心肌炎的可能。
-
脉缓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气功养生等方法进行调理。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1.饮食调理饮食调理通过调整日常膳食结构,增加营养均衡、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摄入量来改善体质。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补充必要的营养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对缓解脉搏缓慢有积极影响。2.中药调理患者可遵医嘱服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等... [详细]
-
脉缓可能因气血不足、痰湿内阻、气滞血瘀、阴虚火旺、心阳虚弱等病理变化导致血液运行迟缓,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若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接受相应治疗。1.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引起脉搏频率减慢。可以遵医嘱使用补中益气丸、八珍颗粒等药物进行调理。2.痰湿内阻痰湿内阻是指体内湿邪过盛,阻碍了... [详细]
-
脉搏主要的表现流程是第一下脉搏波动了之后,第二下脉搏波动之前,而在此间隔之中就有一个短暂的停止。而在生理上则是脉搏的一个缓动,此间隔的数值也就是脉缓数了,而脉缓数可以表现脉搏的强度如何,而根据脉缓数也是可以得知一个人的脉搏到底正不正常。
-
脉缓可能表现为脉搏弱、脉搏节律不齐、脉搏迟缓、心悸、疲劳等症状,如果症状持续存在,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相关检测以确定诊断。1.脉搏弱脉搏弱可能是由于贫血、低血压等原因导致心脏泵血量减少,使血液无法有效地将营养和氧气输送到全身各处。这些患者通常会感到身体虚弱、乏力,严重时可能出现晕厥。2.脉搏节律不齐脉搏节... [详细]
-
考虑还是冠心病引起的症状,需要积极服用药物对症治疗。另外不能吸烟喝酒。服用硝酸异山梨酯和宁心宝胶囊。
-
脉缓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气功养生等方法进行治疗。1.饮食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富含维生素B群及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量,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功能。适用于因营养不良导致的气血不足引起的脉缓现象。2.中药调理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具有补益气血、调和脏腑功效的中药材,如黄芪、党参等,以达到增强体质... [详细]
-
成人正常的脉搏波动在60-100次/分,脉搏<60次/分称为心动过缓。脉搏>100次/分称为心动过速。血压的正常值是高压波动在90-140mmHg,低压波动在60-90mmHg。成人的血压,理想的血压是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的高血压时,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 [详细]
-
脉缓一般指脉搏跳动微弱,脉搏跳动微弱可能是因为身体瘦弱、营养不良、脾气虚等原因引起的。1、身体瘦弱由于患者本身体格比较瘦弱,脂肪组织较少,所以在心脏跳动时,能摸到的搏动力就会比较弱,就会导致患者出现脉搏跳动微弱的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2、营养不良当患者长期偏食、挑食时,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的情况... [详细]
-
临床上有两种疾病会造成锁骨的高低不一样,首先见于既往锁骨骨折病史的病患,其次见于脊柱侧弯的病患。锁骨骨折在临床医学上十分常见,患者通常因为外伤所造成,在通过保守医治后,大概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就是锁骨的一边高一边低。患者假如没有外伤史或者锁骨骨折病史,考虑因为脊柱侧弯引发,患者能够出现一个肩膀高一个肩膀低,能够有驼背情... [详细]
-
脉缓可能是气血不足、痰湿内阻、气滞血瘀、阴虚火旺、心阳虚弱等病因导致的,这些病因可能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影响脉搏的正常节律。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1.气血不足气血不足导致血液运行不畅,从而引起脉搏减弱。可以使用补益气血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如八珍汤、四物汤等。2.痰湿内阻痰湿内阻是指体内湿邪积聚,阻碍... [详细]
-
缓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缓脉须同近似脉、迟脉、濡脉、微脉、弱脉相区别。迟脉一息不足四至;濡脉浮细而软;微脉则细而软弱,似有似无;弱脉呈沉细之象,须重按始得,与缓脉来去怠缓,不浮不沉,一息四至不同。缓脉与紧脉为相反的脉象。临床上,缓脉常同浮、沉、大、迟等脉兼见。缓脉多见于湿证或脾胃虚弱。缓脉须同近似脉、迟脉、濡脉、微... [详细]
-
相对缓脉见伤寒病。还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这种情况发烧患者都是可以有的。出现相对缓脉伤寒病的特征性体征。出现这样的疾病,会有出现持续高热,心率、脉搏本应随体温增高而加快,但此时脉搏与发热不一致,脉率相对缓慢。具体建议去当地中医院就诊,在中医当面辩证后,对症规范调理。
脉缓
共
4
个关于脉缓的问题
我要提问
推荐医生
更多